139.问:最近接手一个印染厂的工程调试,因经验欠缺,请帮助分析一下: 公司的设计方案所写,水量=3000m3/d,cod=1000mg/L,bod=200mg/L ,pH=6-13 ,色度=400倍,ss=500mg/L,硫化物=30mg/L,温度=48度(都是小于等于),但是这都是参考类似印染厂的水质定的。基本工艺流程:废水--调节池--冷却塔--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出水,这个流程是别的环保公司给设计的,其中竟至没有设置污泥回流,并且调节池的调节作用不好。我接手的时候,污泥已经培养了一段时间了,活性污泥絮凝体较多,沉淀性能也算好,颜色呈灰色。操作如下: 曝气4小时停2小时,六小时一轮回。营养物投加量:淀粉(水解酸化池:天天33.5kg,一次性投加;接触氧化池:天天33.5kg,两次投加,每一8小时一次) 淀粉(水解酸化池:天天33.5kg,一次性投加;接触氧化池:天天33.5kg,两次投加,每一8小时一次) 磷肥(水解酸化池:每一次10kg,每一两天投加一次;接触氧化池:每一次8kg,天天投加一次) 有机肥(水解酸化池:前5天天天8桶,后10天天天6桶,一次性投加;接触氧化池:每一5天天天7桶,后10天天天6桶,分3次投加)这个应该是前段时间培养开始的一段时间投加的有机肥。 因为环保局催的急,所以公司在8月中旬强行运行了5-6小时以应付采样,结果人家都没来,反倒使得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当中的水险些就换了一次,对尚属培养期的污泥是有影响的。上周厂家又因为用了硫化黑的染料,废水进了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后,情况愈发糟糕,这几天采样上来观察,发现险些没有多少絮凝体,颜色呈黑色。这几天都没进水,曝气3小时停2小时,5小时一轮回,其他操作照旧,但是污泥状况没有什么转变。工艺存在一些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是物化在生化之后,调节池内淤泥较多,调节水质水量能力有限,又没有污泥回流。请问怎么解决此刻的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如果重新培养的话,如何控制可以好一些? 答:处理工艺并无不当,但因为水质不稳定,pH等波动较大,均质很重要,所以调节池的作用要充实发挥,可安装水下搅拌器,安装很方便。你介绍的培养方法也不当,不知道酸化池是用膜法还是泥法?一般来说,先培养接触氧化池的生物膜,可先移入附近污水厂的污泥接种,这样可提高挂膜速度,也可减少营养剂的投加量。在培养时的曝气时间要根据溶解氧等来控制,以免污泥自身氧化,更要防止曝气流过大而冲刷填料上的生物膜,如不能确按时,宁可少曝气。当生物膜初步形成后再逐渐进废水来驯化,这个过程应该是渐进的。 还有就是要控制营养比,可按BOD5:N:P按100:5:1来参考,如用大粪作氮源投加,要用没有发酵过的。酸化池采用生物膜法,要注意搅拌效果,据我相识用膜法的酸化池能充实混和的很少,不管是采用搅拌泵或电子脉冲搅拌都会发生搅拌不充实的现象,影响酸化效果,至少我所看过的都是这样。 140.问: 炼油碱渣废水含有很高的COD、氨氮、酚、硫,虽然水量半大但直接进入污水厂会对其造成很大打击,该采用哪种方法先处理一下? 答:可采用如下工艺:调节罐--氧化反映塔(空气氧化)-中和--生化处理。 141.问:厌氧消化产生的甲烷不知如何措置?如何利用? 答:可利用的途径许多,如作汽油、发电等,但如利用的话安全方面的要求很高,投资费用也高,所以国表里一般都燃烧后排放,如AF、IC等厌氧处理装置产生的甲烷都用火炬自动点火燃烧。还可用于沼气鼓风机,这是很好的利用途径,这类鼓风机可分别以电和沼气作动力。 142.问:本工艺采用淹没式生物膜。考虑到外加碳源要增加劳动量,也不经济,降低溶解氧,氨氮效果去除也还好,出水硝酸盐11mg/L,但是亚硝酸盐很高。请教:在C/N较低的情况下能否提高脱氮效果? 答:可采用短程反硝化,因为短程反硝化是直接将亚硝酸氮反硝化为氮气,可大大节省能耗,只是因为亚硝酸氮是不稳定的,很难积累,既是出水亚硝酸氮这样高为何不试试呢?如果能实现,要外加碳源也是很划得来的。 143.问: 养猪废水, 进水:COD1500,氨氮500,TP60,碱度3000,硝氮与亚硝氮仪器检不出,必定值很低。 出水:氨氮120,COD700,但是硝氮高达1200,亚硝氮250。 SRT:1天 请问这种情况正常吗?这么高的硝氮那来的?如何诠释? 答:如果数据标定正确的话,只有一个诠释,即总氮大大高于氨氮的情况下,含氮有机物不断氨化,氨氮不断硝化,而此时处理系统都处于好氧条件下,硝酸氮不能反硝化而大量积累,此情况下如果处理时间增加,出水氨氮可降落,出水硝氮还会增加。 144.问:我调试一食品废水,UASB产生颗粒污泥前,原水COD2000-3000,出水一直750左右。这段时间大约50天。这段时间跑少量絮泥。 之后废水浓度到达4000-5000,减少了处理水量,一直保持出水小于1000。之后开始加大处理量。跑泥更严重了,产泥量很大,三相分离器也不好。 到达设计处理量一半时,公司要求我快速提高水量,因好氧较大。加快水量过程中,产气量不断减少,出水1100-1500。于十五天后接近设计流量,但与甲方合作不好,未能取样验收。之后甲方产量减少,但水质浓度变化大3000-5500,调小流量后,产气量开始略增,但颗粒污泥随水大量流出,非气泡带出为主,即使不进水,也会有较大量污泥飘起,始终不下于沉。这种现象已有十余天了,请问是怎么回事? 答:多是负荷太大,使酸性发酵过程延长,造成碱性发酵过程不完全。对于进水负荷不稳定的处理装置,污水最好预酸化后再进UASB装置,这样才能提高pH,更好地保证处理效果。 145.问:我在做糖蜜酒精废液的UASB厌氧生化处理实验,目前进水浓度30000~50000mg/L,去除率55~60%,负荷20KG,其中碰到许多困难,主要是硫酸根影响,接种污泥(非颗粒泥)流失严重,可生化性差。我想原因主要是酸化阶段不好而造成的,不知是否是这样? 答:提二个意见供参考:(1)酸化时间不宜长,以免pH过低影响后续生化处理;(2)培养颗粒污泥时,可在接种污泥中加适量活性炭或PAM,这样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因不相识具体情况仅供参考 146.问:反硝化聚磷菌(DPB)同步除磷脱氮工艺运行管理中要注意哪一些事项? 答:运行管理要求许多的,如厌氧池不能有氧,但如何控制呢?好氧区氧不足会影响硝化和聚磷,氧太高会使厌氧区产生微氧环境,影响释磷,有时好氧区溶氧不高,厌氧区也可能有微氧,这与好氧区的溶氧高低外,还与污沉淀池的停留时间、缺氧程度等因素有关。这个之外,还要做到按工艺要求及时排泥,磷的最终去除出路是通过剩余污泥排放的,如不及时排放,会在系统内周而复始地举行聚磷和释磷的循环。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