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硝化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遗留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去除,提高处理水质。 • 缺点: 但由于出水中含有肯定是液体浓度的硝镪水盐,在二沉池中,有可能进行反硝化反映,造成污泥上浮,影响出水水质。 磷的去除 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 一.化学除磷技术 磷在污水中基本上都是以差别形式的磷酸盐存在,根据物理特性(0.45μm微孔滤膜)可以将污水中的磷酸盐物质分成溶解性的和颗粒性的。 按化学特性则可以分成正磷酸盐、聚合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分别简称为正磷、聚磷和有机磷。 聚磷可以水解为正磷,大部分溶解性有机磷也 降解为正磷。 • 化学除磷的基本原理 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物,然后通过固液分离将磷从污水中除去。 可用于化学除磷的金属盐有3种,钙盐、铁盐和铝盐。 • 特点 磷的去除率较高,处理结果稳定,污泥在处理和处置过程当中不会重新释放磷而造成二次污染,但污泥的产量比较大。 生物除磷原理 • 生物法除磷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在好氧前提下能超过限量的、跨越其生理需要的从外部环境中接收溶解性磷酸盐,在缺氧前提下将无机磷释放。将这些含磷量高的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1、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厌氧发酵产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苷;聚磷菌在厌氧的状态下,将体内积聚的聚磷分解,分解产生的能量部分供聚磷菌生存。另外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动接收乙酸苷转化为PHB的形态储藏于体内。聚磷分解形成的无机磷释放回污水中,这就是厌氧放磷。 二、步入好氧状态后,聚磷菌将储存于体内的PHB进行好氧分解并释出大量能量供聚磷菌增生,部分供其主动接收污水中的磷酸盐,以聚磷的形式积聚于体内,这就是好氧吸磷。 除磷的影响因素 •a. 碳源的性子. 易降解的低分子有机物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强,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弱,而厌氧段磷释放越充实,好氧段摄取量越大,除磷的效果也就愈好。 •b.硝镪水盐抑制厌氧放磷。 硝镪水盐 有助于反硝化菌的增长,从而和聚磷菌争夺碳源,抑制其生长和放磷。 •c.温度升高,放磷速度提高。 在5~30℃,都可以取得较好的除磷效果。当温度从10℃上升到30℃时,放磷速率可提高5倍。 除磷过程相宜pH为6~8。 •d.污泥龄 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除剩余污泥来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的几多会对脱磷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污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较多,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 工艺类型 •(1)A/O法 由厌氧池和好氧池组成的同时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及磷的处理系统. 为了使微生物在好氧池中易于接收磷,溶解氧应维持在2mg/L以上,pH值应控制在7—8之间。 •工艺特征: 1、流程简略、费用低,在反映器内停留时间一般从3-6h,比较短。剩余污泥含磷4%,肥效好。 二、BOD去除率与一般活性污泥法不异,可同时除磷,一般磷<1mg/L,去除率76%左右。 •如下问题: •1)除磷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因为微生物对磷的接收,既或是超过限量接收,也是有肯定是限度的. 特别是当进水BOD值不高或废水中含磷量高时,即P/BOD值高时,由于污泥的低产,将更是这样。 •2)在沉淀池内容易产生磷的释放的征象,特别是当污泥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较长时更是云云,应注意及时排泥和回流。 •(2) Phostrip工艺 •特点: 生物、化学法除磷相结合的工艺,工艺复杂、费用高、管理麻烦; 除磷效果好、工艺操作稳定。 该工艺主流是常规的活性污瓦工艺《先好氧曝气--沉淀〈出水〉---含磷污泥厌氧〈脱磷污泥回流〉—白灰与上清液混合—缓慢搅拌,混凝沉淀—沉淀泥水分离〈回流,排泥〉》,而在回流污泥过程当中增设厌氧放磷池和上清液的化学沉淀池,称为旁路。因而该法是一种生物法和化学法协同的除磷方法 各设备单元功能: •曝气池——含磷污水与脱磷水、脱磷污泥同步步入,去除有机物,聚磷菌超过限量接收磷。 •沉淀池Ⅰ——除磷上清液排放,含磷污泥步入除磷池 •除磷池——厌氧状态、含磷污泥释放磷。脱磷污泥沉淀回流到曝气池,含磷上清液步入混合池。 •混合池——同步投加白灰乳,混合后步入搅拌池,是磷与白灰乳发生混凝沉淀,步入沉淀池Ⅱ •沉淀池Ⅱ——分离含磷酸钙污泥与脱磷水 特点:1) 本法是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相结合的工艺,除磷效果良好。 2)该工艺操作稳定性好,出流中磷含量可小于1.5mg/L。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1个处理系统中同时去除氮、磷〉 A2/O工艺、 原来A/O工艺,嵌入1个缺氧池,并将好氧池中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中,达到反硝化脱氮的目的。是让废水依次颠末厌氧,缺氧、好氧三个阶段,能同时除磷脱氮故称为厌氧、缺氧、好氧脱氮系统,简称A/A/O系统(也称为A2 /O系统)。 各反映器单元功能: 厌氧池——含磷污泥释放磷及污水中部分有机氮氨化。 缺氧池——将通过内循环回流水中硝镪水氮转化为N2 好氧池——除BOD,吸磷,硝化 该系统是以去除有机碳、氮和磷为主的废水处理工艺。 •本工艺具有以下各项特点: 1) 本工艺在系统上可以称为最简略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 2) 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前提下,丝状菌不能大量增生,不易发生污泥膨胀,SVI值一般均小于100。 3) 污泥中含磷液体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 4)该处理系统出水中磷液体浓度基本可在1mg/L以下,氨氮也可在15mg/L以下 Bardenpho工艺、 •四池串联,即缺氧〈脱氮〉内循环的含磷污泥〈释放磷〉一好氧〈去除BOD,硝化〈程度低〉吸磷〉一缺氧池〈脱氮;释放磷,以前者为主〉一好氧池〈接收磷,进一步硝化,进一步去除BOD〉 —沉淀池〈泥水分离〉。类似二级A/O工艺串联。第二级A/O的缺氧池基本上利用内源碳源进行脱氮,最后的曝气池可以吹脱氨氮,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 按除磷机理,只有在NOx-得到有效的脱出后,才能取得良好的除磷效果,因此,在曝气池Ⅰ本单元内,磷接收的效果不会太好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