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外洋给排水机械、仪器仪表的发展特点 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给排水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到,水处理机械仪表工业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环保政策息息相关,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受到基础工业水平以及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的影响,下面将试从政策、管理体制、投资、基础工业水平等侧面剖析外洋给排水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2.1 水处理机械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 六十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同时由于环境污染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西德经济合作的发展组织(OECD)推算,由于环境污染所酿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平易近生产总值的3-5%,步入七十年代,出现了经济大萧条,使过快的经济发展速率放慢,但吸取了历史教训,慢慢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正视,认识到对环保工业的投入也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发展经济的手段之一。如1969-1974年是日本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又是加强环保法制的时期,该时期环保工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其制造企业超过一千家。1973年底,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转入中低速发展时期,环保政策的重点也由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治理转向生活环境的整顿。相反处理都会污水、粪尿、都会垃圾等改善生活环境的环保设备的订购数量迅速上升,以是相当一部分生产企业陆纬转产,日本日立造船公司从事环保设备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就是1个写照。 2.2.2 建立同一管理机构,采取强有力地增进和监督措施是水处理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日本起初,由于环保设备的生产曾发生过产物的机能低劣,粗制滥造等一系列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严重的影响了环保设施的功能。为此他们先后成立了“产业公害部会”和“公害防治装置必须遵守排放量标准执行委员会”,积极地开展了各项勾当。对研制新产物制定同一的质量标准、检查标准、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无息贷款予以经济上的支持,在通产省内设立专门的检查验收机构,建立优质装置、设备的表彰制度等。因此七十年代,在各个领域里不断地研制出急用而当即收效的多种进步前辈技术和装置。在积极进行多种设施建设的同时,对处理工艺流程和机构设备亦进行了无二次污染的改造等。 1970年usa成立了环境保护署(EPA),作为专门负责环境事务的政策机构。1974年,EPA针对用于污水处理厂的自动化运行管理的机械设备和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暴露的很多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影响自动化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实施,于是在usa克雷姆逊大学组织召开1个专业人士会议,专门商讨污水处理系统自动化所必须研究处理完成的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会上专业人士们一致以为“设备的可靠性和传感检测仪表的不过关是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的关键”。1975年EPA又成立了1个姑且委员会以进一步骤查仪器仪表在自动化领域里存在的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在此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各方调研,为更好地协挪用户与制造商之间的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终极由usa环境保护署和国家标准局联合设置了1个办事机构,制订用于污水处理的几种在线仪器仪表的机能、技术规定和测试方法,并颁布质量及格审定证书。对指导和增进水处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3 环境建设投资的倾斜,是推动水工业设备发展的经济杠杆。 从发展工业、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利蔽中可清醒地认识到,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远远的比由于环境污染所酿成的经济损失少得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以为具备适当补偿经济损失的优点。于是很多工业发达国家都非常正视环境建设的投资,采取一些投资倾斜政策。给排水工程设施的投资在都会基础设施投资和环境保护建设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例如法国在1978年、1979年两年政策用于水污染防治的基建投资分别占全年环保基建投资的35.8%和35.7%。远远高于用于大气、噪声、废渣和毒物等其他各项污染节制费用。 西欧专业人士们以为,投入到防止环境污染的资金比不对天然进行保护酿成的损失要少50%。1976-1980年间用于防止污染设备和措施的国家投资是前五年的两倍,此间的空气污染削减15%,污水削减28%。 环境建设及都会基础设施的投资倾斜政策,作为一种经济杠杆,有力地推动水工业设备的发展,西德从1971年起环保投资1200亿马克,占国平易近经济总值1.1%,有800多家环保设备生产企业,营业额达210亿马克,占投资额的17.5%。 2.2.4 水质法规、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有效地节制水环境污染,使水处理设备和仪器仪表不得不向多品种、多元化和纵深发展,推动了产物的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 七十年代初,usa除了一些管理州际联运的供排水条例外,没有1个同一的可实施的国家水质标准,每个州虽制定了自己的标准,但在范围与严密性等方面各州间差异较大。对水体的污染节制也难于实施。于是1972年由usa环保暑负责草拟了“清洁水法(CWA),在此法经由过程后的十年中,usa政策上为达到这些目标花费了将近420亿美元。EPA按照安全饮用水法又颁发了“全国水暂行标准”提出了一级指标(有害健康事物)30项,二级指标(表观指标)13项。1986年对安全饮用水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并将一级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0项提高到83项,并对于管理关键性的污染物规定了强制性的为止期限等。这些水质法规、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拓宽了水处理机械、仪器仪表的发展目标,导致了供水、环保和制造企业为达到两法标准的要求不得不去努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增进了产吕的多品种、多元化、产物的三化的主体结构发展,同时也使水处理装置的生产销售额猛增。 欧州的情况亦如此。欧洲配合体独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并以指令情势于1980年公布。按照建立欧共体的条约条款,所有成员国——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与英国,都必须采取措施保证饮用水质,于5年内即到1985年7月止达到指令规定的标准。该标准涉及到感官指标(42项)、物理化学指标(10项),人体不宜过量摄入的指标(18项)及毒性指标(11项),这些细部指标简直定。带动了水处理机械,仪器仪表技术向纵深发展。 水质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提高对出水水质的要求,也增长了工艺处理的复杂性和可靠性。以往的凭经验运行管理已不能顺应工艺操作的复杂性。不得不靠自动监测、程序节制来处理完成水处理工艺动态运行的特点,提出了自动化的须要性。引入自动化、微机节制运行管理处理完成水处理工艺的复杂性,遇到的需要别人解答的题目便是提高机械化和仪表化的水平。仪表相当于操作人员的眼睛,机械等同于操作人员之手脚,微机如同人脑。这些技术难点突破,是1个系统工程。七十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机械化、仪表化到终极的自动化、使水处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系统性、配套性、标准化上升了1个大台阶,带来了水处理工艺技术水平的奔腾。虽然水处理工艺自动化加大了工程建设的投资,但带来了总体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