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滤料18 — 2020 — 25N / A 变孔隙过淋18 — 2120 — 25N / A 高效纤维过淋20 — 4020 — 25N / A 16活性炭过淋器为什么要注意灭菌 在水处理工艺中,活性炭过淋器用于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对过量氯(余氯)的吸附去除,对前者去除能力较差,凡是为 50 %,对后者则很强,可以完全脱除余氯,这是由于在对余氯吸附的同时,另有自身被氯化的效用。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曾经被用于口服对肠道细菌的吸附而疗治细菌性痢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氯气类毒气作为大规模打死打伤性武器被施用,活性炭则是防毒面具中首要的毒气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被广泛应用后,活性炭在化学除盐系统中施用较广,大机组对有机酸的腐化敏感,是以配置活性炭床者更多。活性炭吸附水中营养物质,可以成为细菌微生物的温床,微生物膜对水的阻力影响较大,是以,应定期进行反洗去污。如果反洗不能奏效时,应进行灭菌处理。 实际上,按照进水浊度安排合理的反冲洗制度更具有实际意义,由于微生物膜与微生物黏泥难于清净,采取空气擦洗是必要的。某热电厂用受到紧张污染的河水作为原水,水中菌、藻和微生物对滤池污塞紧张,虹吸滤池的运行时间和反洗时间持平;活性炭过淋器无法施用,混床被黏泥结成团块无法分层再生。为保证水的产量,将虹吸滤池滤料粒径由 1 mm 左右先后放大到 2 mm 和3 — 4 mm ,将混床改成二级阳床与二级阴床除盐,其出水质量虽下降,可是满足了供热的用水量。最终的解决对策是施用了部分自来水,缓解河水污染造成的围困并搅扰。是以,当活性炭过淋器由于菌、藻造成污塞时除开加强反洗保证压差在规定范围内之外,灭菌虽属重要,可是更应从源头上解决。 在水处理工艺中,在反渗透装置运行中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应变处置。在对内蒙古某电厂进行风险评估时,该厂停炉保护仅做热炉放水处理,按照凡是情况是远远不够的,可是认可该对策。当电厂职员询问是不是应该采取成膜等保护措施时指出,对于地处沙漠与干旱地区的该厂来说,由于当地相对湿度常年低于40% ,采取热炉放水已经能起到良好的停炉保护效用,无需采取更多的停炉保护措施,对于活性炭过淋器来说,只要压差合乎规定, CODMn去除率不低于 30 %,无需更多的维护。 17什么样的系统用软化器合适 软化器是钠阳离子交换器的俗称,它可把水中钙、镁离子交换除去,使成为对应的钠盐。水中含有钡、锶等离子时,也可经过钠离子交换脱除。是以,下列情况可以对水进行软化处理,以免除结水垢的围困并搅扰。 ⑴ 在水处理系统中原来配置有软化器时,应只管即便利用它作为前置过淋和软化防垢,例如某热电厂的热网增补水和蒸发器的用水是软化水,该厂原水是河水,限于资金,反渗透预处理较简略,反渗透器压差增长快,清洗周期短,出水质量不过关,为此建议考虑。 ① 用软化水作为反渗透器原水可使进水的浊度和污染指数达到标准,并防止钙、镁结垢。 ② 也可填设微滤装置。 ⑵ 水的硬度过高,例如 ≥8 mmol / L(Ca2+、Mg2+),施用一般的阻垢分散技术难以奏效者。 (3) 水质较特殊,含钡、锶等离子高,或是含硫酸根高(例如:≥ 200 mg / L)或是含氟离子高(例如:≥ 10 mg / L)者。 (4) 经技术经济比较,并经过摹拟试证验明,施用软化技术优于阻垢处理者。进口阻垢剂凡是为 8 万元 / 吨,对于杂质含量不高时,处理费用较高,其防垢效果比软化为差。 18为什么系统脱盐率群体过低 有一个 200 m3 / h 的反渗透项目,分成两套装置,每套装置的产水量为 100 m3 / h ,设计采用美国海德能公司的低压高脱盐率 CPA 3 反渗透膜,设计回收率 75 %,每套装置采用 8 英寸 CPA 3 膜元件 108 支,(12:6)× 6 摆列,给水含盐量 1000 mg / L,温度为 25 ℃,按照公司的设计软体的设计计较,在初始投运时,其系统脱盐率应该在 98 % 以上,运行压力应该不高于 1.06 MPa 。 系统实际运行时,运行压力与设计压力吻合,但系统脱盐率不到 90 %,工程公司经过与美国海德能公司技术职员的多次会商与缘故原由分析,并且在现场对每一支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装置第一段 12 支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率基本一致,装置第二段 6 支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率也基本一致,并且第一段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率均低于第二段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率,符合反渗透产水的一般纪律,从而排除开某些压力容器内存在密封圈泄漏的可能性。 由于现场条件有限,不能进行水质全分析,只有电导率表和 pH 试纸,在测量给水电导率和 pH 值后发现,电导率值基本与设计水质相符,用 pH 试纸测出的 pH 值大约为 7 — 8 ,从而排除开水质大幅度变化的可能性。经过重复调查发现,工程公司只是对来水进行简略的预处理后送入反渗透系统,而甲方所提供的来水实际上已经在另一个车间进行了白灰软化处理,处理后也没有对水进行 pH 值的调节就送到了反渗透的净化车间。由于工程公司没有在给水系统中设计安装 pH 表,同时 pH 试纸又已经无效,因而没有能够发现 pH 值已经很高的事实。根据这一调查结果,现场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加酸来调节 pH 值,在将 pH 值调整到设计值后,系统脱盐率超过了 98 % ,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pH 值是水的酸碱度的衡量指标, pH 值变化,会影响到水中各种离子的平衡,尤其是碳酸系统离子的平衡,同时也会影响到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而反渗透膜对各种离子的脱除率是不一样的,同时其脱除率会受到 pH 值的较着干扰,只有在 pH 值介于 6 — 8 之间时,其脱除率最高,当 pH 值过高或过低时,其脱除率均会大大减低,而白灰软化处理工艺其 pH 值往往都超过 10 ,因而导致了本系统脱盐率的大大减低。 19反渗透膜元件产水管为什么会分裂 有一个 520 m3 / h的反渗透项目,分成 4 套装置,每套装置的产水量为 130 m3 / h ,设计采用美国海德能公司的低压高脱盐率 CPA3 反渗透膜。设计回收率 75 %,每套装置采用 8 英寸 CPA3 膜元件144支,(16:8)× 6 摆列,给水含盐量1200mg/L,温度为 25℃,按照公司的设计软体的设计计较,在初始投运时,其系统脱盐率应该在 98% 以上,运行压力应该不高于 1.1 MPa。 在系统实际运行前的冲洗阶段即发现产流水量很大,在系统实际运行时,系统脱盐率很低,几乎无脱除效果。工程公司在现场对每一支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均很高,并且第一段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率基本与第二段压力容器的产水电导率相同,因而认为压力容器内存在密封圈泄漏的可能性。为了明确承认是不是存在密封圈泄漏,现场决定首先拆卸其中一套装置中的膜元件进行证验。但随后发现是,该套装置中几乎所有膜元件的中间管(产水管)均出现了碎裂。不问可知,中间管的碎裂造成了系统的泄漏。膜生产厂家随后派出技术职员去现场了解情况,并收集代表性样品送到公司总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间管的碎裂是由于用户在安装时施用了不恰当的润滑剂,该润滑剂与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膜元件中间管发生了反应,同时由于安装时的应力效用,造成了膜元件中间管的分裂。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