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池之间为连通形式,每池设有曝气系统,接纳机械表面曝气,并配有拌和,外侧两边池设出水堰以及污泥排放装置,两池交替作为曝气和沉淀池,污水可进人三池中的任何一个。现工艺运行分两个主体运行阶段,熬头主体阶段运行步骤如下:(1)污水先进入左边池,同时左边池进行厌氧拌和,拌和时间为1小时。中池好氧曝气,右边池做沉淀池出水。⑵污水继续进入左边池,左边池停止拌和,进行好氧曝气,曝气时间为3.5小时。中池始终好氧曝气,右边池还做沉淀池出水。(3)左边池停止曝气,静沉,静沉时间为1小时。污水由进左边池改进中间池。中池始终好氧曝气,右边池还出水。熬头个主体运行阶段(共6小时)竣事后,通过一个短暂的过渡段(0.5小时反冲洗),即进入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过程改为污水从右边池进入系统,混合液通过中间池再进入作为沉淀池的左边池,水流方向相反,操作过程相同。以上工艺在我厂已运行两年,我以为该工艺在脱磷除氮方面存在着一些漏洞,即在各个主体阶段沉淀池排出的水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厌氧—好氧过程,排出的水其实以好氧水为主。另一方面我觉的现工艺在厌氧—好氧段时间分配分歧理,好氧段时间过长。对此,我提出了一些提议,以熬头主体阶段为例:污水先进入左边池进行厌氧拌和,厌氧拌和一段时间后污水改进入中间池,左边池停止厌氧拌和改好氧曝气,这样左边池就好象被“锁定”一样,能尽有可能完成硝化反应。其后左侧池停止曝气,作为沉淀池。然落伍入第二个主体运行阶段,污水流动方向由右向左,运行过程相同。 提议提出以后我们也实践了一段时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其中一边儿池被“锁定”曝气、而中池改进水以后,中池的污泥就始终推流到另一做沉淀池的边池,结果中池的污泥浓度极低,而沉淀池的边池污泥浓度很高,造成“泛泥”和磷的二次释放。对于上述描写的一些情况,想请教底下问题: (1)我的提议对我厂现行的工艺合理吗? ⑵提议中能解决中池大量推泥的弊端吗?(3)我厂现行的工艺厌氧—好氧段时间分配合理吗?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1)你的提议比现在的运行模式合理。但要作些调整,即在锁定左池的前提下,延长左池进水的时间,相应削减中间池进水的时间,这样更合理,理由从下条可知。⑵左池进水的时间增加后,左池更多的污泥推至中池,使中池的泥比调整前的多,可以使中池进水时间竣事时的污泥浓度比现在的运行模式多。(3)至于厌氧好氧的时间是要根据脱氮除磷效果要通过试凑来定的。 无论左池和中池进水时间如何调节,二池总的进水时间是不变的,中池进水时间增加而左池进水时间削减,推到右池的流量是一样的,但流已往的污泥绝对量会削减。当然各池的污泥浓度不有可能平衡,这是交替式曝气池的特点。至于要缩短周期的时间是分歧错误的,对于设有厌氧段的工艺,如果缩短周期时间,由于边池出水前的预沉淀时间不能缩短,所以每周期中的好氧和厌氧时间就不够了,纵然不考虑除磷,要缩短周期,也要在污泥的沉降机能好的情况下,这样才气削减预沉淀的时间,而保证生化应该阶段的时间。还要说明的是UNITANK工艺对脱氮除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磷会制约脱氮效果。 29.问:微生物镜检时怎样计数?我用的是10×的物镜,16×的显微镜,即总放大倍数为160倍,在总放大倍数160倍下的一个视野瞥见3个钟虫,那在1平方厘米中有多少钟虫? 答:应该用100倍,即显微镜和物镜都是10倍,来观察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并计数,丝状菌的丰度100倍也可大致看清,污泥结构和游离细菌的密度观察400倍较合适。计数方法是:先确定每毫升曝气池混合液共有几滴(假定每毫升有20滴),取一滴混合液于载玻片上,警惕盖上盖玻片,然后在100倍下将所有泥样都看一边儿,记好各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数量,然后再观察其它内容。 30.问:处理的是造纸废水(麦草制浆),接纳卡鲁塞尔氧化沟,但现在氧化沟的污泥沉淀性很欠好,SV30很差,这是何缘故原由造成的? 答:造成缘故原由有可能是因为为了满足供氧量,不患上不使曝气机高速运行,把污泥打碎而使沉降机能更差。这类废水相宜鼓风曝气法,接纳推流式,目前的办法是尽有可能制止曝气机长时间高速运行,控制污泥浓度,回流比尽有可能小,以制止沉淀池上升流速过快。 31.问:我以为三槽式氧化沟侧沟排泥有它的优点,但同时又由它的致命缺点,即像SBR工艺一样会形成排泥漏斗,造成初期排泥的浓度高而后期排泥的浓度非常低。从而造成对后续的污泥处理工艺的不利,而且造成控制系统庞大,要借助不可靠的仪表或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来完成。 答:这是纯粹可制止的,边沟排泥并非任何时间都可排的,如果在A阶段从曝气边沟排泥也不有可能出现这情况。污泥沉降机能好的也不必患上则沟排泥,应该根据各装置的详细情况来定,至于运行管理要方便,当然要有可靠的控制系统,目前的控制系统应该算是简单、成熟的,当然自控系统出问题,佣人工控制是很不方便,这也是三槽式氧化沟的弱点之一。 32.问:三槽式氧化沟是如何交替排泥的?是实测曝气池污泥浓度进行切换还是根据进水浓度预先推测切换? 答:可在A、D的起始阶段从曝气侧沟排泥,此时曝气沟内的污泥浓度也较高,在排泥过程中,一部门被污泥吸附的事物可随污泥一起排出,也可减轻此后反应该阶段的处理负荷,总之,排泥体式格局和排泥时间需根据运行周期的时间、污泥沉降机能等综合考虑,不能一成不变,交替排泥模式需由单独的控制系统来控制,现有三槽式氧化沟的控制程序没有办法满足这方面要求的。 33.问:三槽式氧化沟运行模式如何编程?如何确定各阶段的运行时间? 答:由于一个运行周期内的前3个运行阶段与后3个运行阶段的运行状态相同,设定时仅考虑前三个阶段就可。如:A、B、C三阶段的总时间为4小时,应先确定C阶段的时间,这个阶段以沉淀为主,假如停止曝气后将作沉淀用的侧沟的混合液在1小时内能使泥水分离纯粹,则C阶段的时间就定为1小时;A阶段是生化反应的主要时段,其运行时间应大大善于B阶段,经A阶段运行后,大部弟子化作用已大部门完成;B阶段是A阶段向C阶段的过渡阶段,此时,废水进入中沟,经生化处理后流向另一沉淀沟,曝气侧沟在不进废水的情况下继续曝气,使沟内尚未降解的事物进一步转化,所以B阶段的时间较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接纳相应的运行模式,如当污泥沉降机能差时,应该适当增加C阶段的时间,相应削减A、B阶段的时间,必要时可在C和D之间设一个过渡阶段。
1/6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